阿明讲宁海 | 家园记忆之《桃源路上的桥》(三)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z0563utyuc6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随着时代的发展
辞旧迎新是必然
传承下来的老地名老建筑
也随时可能淹没在历史长河中
但总有些人
能唤起人们对历史和家乡的乡愁记忆和眷恋
一座城市它的记忆最动人……
家园记忆之
《桃源路上的桥》
(三)
春浪桥东是人居最密集的地方,这里有五六棵双手抱不过来的溪椤树,横卧生长在河面上,直通河中央。每到盛夏的中午和夜晚,人们三五成群来到桥头两侧,带着竹椅子小板凳围成圈圈排排坐,摇着蒲扇纳凉。
图左一就是当年的春浪桥(陈雪儿画)
这时候也是小贩们最活跃的时辰,我最熟知的两位是“老牌针”婆婆和“南瓜籽花生”公公。这位卖老牌针的婆婆胸前紧贴一块木板,木板用一条腰带套在脖子上固定,木板上摆放着各种大小型号的缝衣针、纫被针、纳鞋底针,统称“老牌针”,人们不知道婆婆姓啥名啥,就把老牌针当作她的名字来喊。无论酷暑寒冬,桥头桥尾总是响彻着老婆婆“老牌针……卖老牌针……”的叫卖声,这一声声风里来雨里去的叫卖声,这一根根细细尖尖的缝衣针,维持着“老牌针”婆婆家一家5口的度日生计。而那位“南瓜子花生”公公,更是炒的一手好南瓜子。二三分钱一酒盅的炒南瓜子,让人吃得津津有味。
在春浪桥头的来往常客中,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文一武两个女人。一个叫“水粉瓶”,一个叫“讨饭阿英”。水粉瓶喜欢化妆打扮,平日出门前,总会在脸上抹一层白色底粉,再涂上胭脂。在那个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年代里,竟然有这样赶时髦求漂亮的女人,这是无论如何不被人们接受的。但她依旧我行我素,我的漂亮我作主,全然不顾旁人怎么说。就这样,大家都叫她水粉瓶,而忘了她真正的名字。
如果说当年水粉瓶是宁海的花旦,那么“讨饭阿英”则是宁海的武生了。阿英性格豪爽,爱路见不平一声吼。平时身穿破烂衣,手持打狗棍,站河边坐桥头,讨吃百家饭。大家都在背后叫她讨饭阿英,但当面是不敢的。可总有那胆大的,有一次,一帮孩子在她面前大叫讨饭阿英,阿英怒了,便追了上来。其中一位十二三岁的男孩竟被阿英从春浪桥东追逐到海道司桥东,穿过海道司桥,又从海道司桥西重返回春浪桥西,最后男孩竟然稀里糊涂地爬上了横卧在河面上的一棵溪椤树。此时,周围都站满了看热闹的人,男孩子在树上又惊又怕,一个劲地哭。最后,一个不小心,掉进了河里。男孩儿不会游泳,在水中慌乱地挣扎。幸亏随后人群中有两个会水的男人跳入河中,这才将男孩儿救了起来。从此以后,再也没有人敢在阿英面前叫她讨饭阿英了。不过,当人们在茶余饭后提起她时,总还喜欢在阿英前冠以“讨饭”这个定语。
未完待续……
预告
下期我们将播出家园记忆之《桃源路上的桥》(四),敬请关注!
节目统筹 黄敏
特邀主持 阿明
摄像 胡宏波
制作 任敏
供稿 徐自读
图片来源 宁海县档案馆、网络
编辑 芳菲
阿明讲宁海 往期精彩推荐
看阿明往期节目,点击下方图片↓↓
更多精彩视频,点击下方图片↓↓